前言 1 放養模式面臨著微利和激烈競爭的巨大挑戰
這幾天各個微信群都有流傳一張2025年全年豬價預測走勢圖,這張圖片我看了一下,基本符合我們行業對今年整體行情的判斷,也就是全年介于14到16運行,且未來都將介于此微利階段運行,誰能掌握實打實的降本策略,誰才能夠生存下去。 目前的行業形勢,就是集團公司與各種大中小型放養公司,一同依靠放養模式去快速擴張,這點在我們全國調研的過程中,大家幾乎是一致性的認識到這點的,以山東省為例子,全省有 400多個代養公司,2000 多個代養服務部(點),全年從省外外購仔豬 2000 萬頭以上。據一線調研反饋,當前凡是防疫條件好的育肥場,基本沒有空欄,都是和代養公司合作,滿負荷生產。 2 放養公司養殖的利潤,取決于什么呢? (1)老觀念:許多人首先映入腦海的就是管理,飼料,欄舍條件這些,其實這些在專業人士的眼里,都不算什么的,欄舍條件靠篩選,符合條件的才去用,不符合條件的要么整改到符合,要么就放棄。管理的話大家現在都很成熟,不存在誰的更好,誰的更差這么一說。飼料的話,現實問題就是大家的都好,飼料這東西本來就是同質化很嚴重的,同價同質是普遍認知。 (2)真正決定著放養公司的利潤的,當前是仔豬品質。 目前的現狀是: ①掌握著自有母豬場,且母豬品質好,藍偽雙陰的這個群體,是金字塔尖的存在,這部分不論規模大小,有的是集團公司配套的自有母豬場,有的是專業型豬場,還有的是與各個中大型放養公司合作的母豬場聯合體這些,這些群體無疑是笑傲江湖的存在,這部分品質的仔豬,成活率都在98%以上,料比大概就是7公斤到125公斤,料比2.3。 ②集團公司憑借著“外購仔豬白名單”,幾乎就將市面上所有的質量好的仔豬都收入囊中了,這部分母豬場訂單都給他們鎖到半年以后了,這里面幾乎全部都是藍偽雙陰場,這部分品質的仔豬,成活率正常的話都在97%以上,料比大概就是7公斤到125公斤,料比2.5。 ③中小型放養公司,夾縫中生存,沒有什么白名單,也沒有什么自有母豬場,有的只是被迫的接受,在差的仔豬里面反復比對與挑選,要么是所謂的單陰,要么是什么藍耳穩定場,反正拆盲盒的概率很大,這部分品質的仔豬,成活率正常的話都在90%到95%,然后95%以上的也有,整體比例不高,看運氣,然后料比大概就是7公斤到125公斤,料比2.7。 3 中小型放養公司的生存之路 這些群體里面,真正有壓力的還是中小型放養公司,必須要實打實的找到確切的降本通路,否則今年必然是堅持不下去的,所空余出來的代養戶欄舍,也必然快速的被中大型放養公司與集團公司分割殆盡。 降本的通路,其實很明確,要么往母豬場上面發力,整合高品質的仔豬資源進來,要么就要往差異化養殖方向整合,差異化養殖方向目前看來比較可行的就兩個,這里我們也說一下: (1)轉型黑豬養殖模式: 這個模式比較適合50頭母豬以內的規模和5000頭母豬以上的規模,本質原因就是黑豬的銷售渠道還有一定問題,目前我們豬哥靚團隊主導的全國黑豬購銷網絡平臺也已經組建完畢了,需要對接的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對接。 (2)轉型非常規飼料養殖模式: 這個模式比較適合中小型放養公司,以及單場存欄大于一千頭育肥豬的群體,好處是轉型容易,壞處就是打造一種完全有異于常規飼料養殖的模式,對決策者來說壓力更大,俗稱費腦,之前也有一個系列的文章為大家解釋這個模式,這里就不再深聊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直接點擊下方鏈接跳轉閱讀。